以刑事法学研究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
宁夏法学会刑事法学研究会
近年来,宁夏法学会刑事法学研究会在自治区法学会的坚强领导和自治区检察院、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的有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自治区法学会工作要求,立足研究会职能定位,深入开展刑事法学理论和刑事实务研究,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能动履职,推动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有序开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践创新推进到哪里,理论研究就要跟进到哪里”。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研究会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信精神、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自治区法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切实提高刑事法学研究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始终确保刑事法学研究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积极开展普法依法治理。组织检察官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商圈等,积极开展以抵制高价彩礼、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校园欺凌等为重点内容的“订单式”普法活动,增强全民法律维权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2024年,三级检察院检察官走进校园讲授法治课238场次,覆盖6万余人次。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成立校级普法宣讲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讲300余场次,获评全区“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与人民网、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宁夏法治报等主流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出《人民巷访谈—检察先进典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等优质视频访谈栏目,形成多线发布、多端推送的宣传聚合效应。不断加强研究会各成员单位之间沟通联系。在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举办业务培训,邀请最高检、自治区高校专家就指导性案例选取标准和编写规范、刑事犯罪的认定逻辑与技巧等方面进行授课。
二、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学术研究交流。2024年,研究会组织成员申报最高检和自治区法学会理论研究课题,7项课题获最高检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立项,40项课题获自治区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立项。积极组织参加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检察机关涉外法治的理论与实践等理论征文活动,共获各类奖项 26 项。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会建设探析》等10余篇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公开出版 《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后评估研究》专著1部。2025年制定重点课题调研方案,重点围绕影响和制约刑事司法制度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组织申报最高检应用理论课题40项,自治区法学会课题126项,推选报送第二十六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年会论文51篇。积极开展刑事诉讼法修改、合同诈骗犯罪案件办理等实务研究,报送意见建议13条。
三、坚持服务大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刑事法学研究会充分发挥研究主阵地作用,加强金融领域执法司法衔接协作,与金融监管部门会签备忘录建立常态化联络、执法司法联动等5项工作机制,共同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出台安商助企“十项措施”,建立联动护企“十项机制”,牵头在宁东能源基地设立法治工作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市、县(区)检察院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设立检察工作站37个,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和法学会会员参与法律咨询专家库,助力法治家园建设。参与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聚焦依法加强对涉企刑事案件立案监督,强化涉企刑事案件强制措施监督,坚决纠治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11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研究会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工作并举办年会。二是不断深化检校双方在检察理论研究、法学实践教学、高素质检察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举办全区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业务培训班、开展课题评审等重点工作,以高校智力资源与检察实践经验的优势互融,推进刑事法学理论研究和刑事实务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刑事法学理论研究,精心组织最高检和自治区法学会理论研究课题的申报及结项工作,做好研究成果推广和运用。四是鼓励支持青年会员积极参加“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主动融入“法治家园”建设,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努力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