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法治理念和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域、全民、全商、全业态的营商服务格局,是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两级人民法院秉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的理念,通过强化责任担当、回应企业期盼、抓牢审执主责主业,以法治之“优”破解营商之“忧”,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精准的司法保障,推动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护航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打赢“宜商银川”攻坚战。银川市向东50公里,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巨型煤制油装置巍然矗立,管道、塔体密布如“工业森林”。截至2024年底,宁东基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9家,其中民营企业77家,占比59.7%。为服务保障宁东基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统筹政法单位联合成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打通企业司法服务神经末梢,开通‘法企’直通车,是发挥人民法院司法服务前沿阵地的重要一环。”银川灵武市人民法院宁东法庭庭长邓双表示。作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的主力军,宁东法庭在抓好矛盾纠纷前端预防、中端调处、后端治理工作的同时,打造“益企航”法治体检中心和“益企”司法服务点,构建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受理、化解的全链条、全周期服务模式,实现涉企矛盾纠纷“一站式”“一揽子”“一次性”化解,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2024年11月,宁东法庭联合检察、公安、司法等单位派驻人员在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通过分期履行的方式成功调解了一起历时4年的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为企业追回80余万元工程款,既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为被告企业脱困发展赢得了时间。自宁东法庭入驻法治工作中心以来,累计牵头受理矛盾纠纷124件,涉诉金额4000余万元;联合化解矛盾纠纷69件,开展示范庭审55件,高效审理涉企案件325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人民法院在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市场活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纠纷随之增多。2023年9月,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指导下,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联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法学会等六家单位,成立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该中心以知识产权“枫桥式共享法庭”为核心,依托六家成员单位“六站六联六治”协同机制,构建以审判为中心、协同联动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精准对接园区企业的司法需求。“真是太气愤了,这是我们呕心沥血注册的医用产品商标!”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发现,周某某未经授权擅自在网络平台公开售卖带有该公司商标的医用产品。2023年11月,该公司向西夏区人民法院起诉维权。立案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中心的办案法官审查了原告提交的证据资料,及时与周某某取得联系。通过释法说理,周某某主动停止侵权行为并愿意赔偿损失。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圆满解决,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今年以来,该中心秉持“一站式服务、一揽子接收、一次性办理、全链条解决”的理念,采取“前端调解+调解确认”模式,实现纠纷“零”成本维权。截至目前,累计受理著作权、商标权、技术服务、特许经营、劳动争议、建设工程、买卖、承揽、租赁等纠纷1776件,成功化解1449件,涉案标的额2.72亿元。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朱晓霞表示,“为让创新企业无后顾之忧,我们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法治的确定性提信心、稳预期、促发展,为银川经济发展贡献司法力量。”银川市两级人民法院构建的“一站式办理一体化服务”综合法治服务成效显著,以实际行动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让各类经营主体在银川安心投资、放心经营。“经评估确认,懂润陈皮3套4740元、数码印花四件套2套5120元、酱门经典白酒5箱12000元、手表2个1360元、现金2500元。”在银川市兴庆区商事调解服务中心调解员的见证下,双方当事人圆满化解纠纷。“易货解纷就是通过执行前评估变卖、以物易物、帮找销路、金融贷款等方式,实质性化解当事人债务纠纷。”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鲁玉告诉记者。兴庆区法院依托“共享法庭”,构建“调解+”多元调解体系,联合宁夏企业家协会设立“一站式”商事调解服务中心平台,集中审理辖区范围内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解纷服务。今年以来,商事共享法庭共受理案件1332件,涉案总标的额1.3亿元,其中调解撤诉533件,调撤率达40%。“对企业而言,市场交易机会瞬息万变,时间成本关乎生存。我们不能让当事人‘赢了官司丢了市场’。”兴庆区法院在处理宁夏某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与宁夏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房屋价款纠纷案时,采用“法院调解+企业协会调解+公正调解+N”多元解纷机制,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公证文书确认,为当事人节省了诉讼费用,更避免了漫长的诉讼过程。“多元解纷就是要汇聚多方力量,用最少的程序实质性化解纠纷,减少企业诉累,降低解纷成本,让‘一个纠纷一个案件’理念变成实实在在惠及企业的成果。”鲁玉说道。纠纷实质性化解需要制度性保障。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推动买卖合同“一件事”改革,对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调、立、审、执”各个环节进行程序优化升级再造,建立专业化诉前调解、专业化快速立案、专业化精品审理、专业化精准执行的“四专”工作体系,握紧程序衔接“交接棒”,以各环节“小提速”助力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化解“大提速”。同步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协调联动工作办法》等制度,整合全市51家单位组成协同执行工作领导小组,共享信用信息,一大批执行难案件顺利攻克。春风沐日气如融,万物向阳正生机。陷入僵局十年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今年2月迎来了转机,让几百户有房难住、有家难回的业主看到了希望。银川旺元投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龙头房地产开发企业,2016年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在建房地产项目无法竣工。随之而来的劳务费用清算、购房者申请退房返还购房款、工程款结算等纠纷案件持续涌向银川市永宁县人民法院,使企业经营活动陷入困境。“民生住房问题是首要任务。”该企业负责人刘宝元表示,“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我们努力筹集其他资金来保障项目的持续施工,但进度缓慢。”2023年,在国家“保交楼”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化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完成了项目主体竣工。但消防、供电、供暖等后续工程仍需要大量资金,加之纠纷案件执行的压力,企业再次停工,濒临破产。永宁县法院研判认为,若采取传统执行措施将企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查封资产,只会使企业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甚至走向破产,更无法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一边是民生住房问题,一边是债权人、债务人、出资人与投资人的利益。”永宁县法院执行局局长刘雨龙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永宁法院研判分析,与当事人多次沟通协商后达成协议,于今年2月决定运用破产重整方式,通过部门协同机制引入第三方管理公司,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保障工程延续。同时通过房产抵押、租赁、出售等方式引入第三方资金,保障群众住房的“心愿”,让企业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如果法院不是以解决双方当事人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我们企业很难挺过面临破产的难关。”刘宝元说,第三方管理公司人员入场后,有序将遗留的施工问题、业主反应激烈等问题逐步解决,保障了项目正常施工,让企业发展逐步进入正轨。这场保卫战的背后,是永宁县法院深耕破产审判、推进善意文明执行改革的持续发力。对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危困企业积极适用破产重整程序、活封活扣等柔性措施,实现资产“腾笼换鸟”。近三年,累计审结各类涉企纠纷案件1.32万件,执结0.6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29亿元。“一栋栋崭新的楼宇鳞次栉比,翠绿的草坪环绕四周……谁能想到这个尽显高端气派的小区,曾是几年前的烂尾楼盘。”刘雨龙告诉记者,在执行银川中拓合创置业有限公司系列纠纷案件时,永宁法院适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运用“四方监管账户”(法院、申请执行人、开发商和承建方共同监管)的执行方式,采取预售一套房子解封一套房子的办法,帮助被执行企业正常经营回笼资金,并逐步清偿债务。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双赢共赢理念,加强部门协同,建立繁简分流机制,推动涉房地产企业的市场救治程序、企业信用修复等机制建设,畅通破产企业退出救治渠道,全面提升破产审判质效,为推动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一个案件如何高效执行,最大限度解决经营主体等当事人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银川市贺兰县人民法院给出的答案是通过“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即‘一保两促’)”办案理念,来打通市场要素流通梗阻,促进市场资源高效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2017年,某科技有限公司与某网络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科技公司”“网络公司”)签订《视频监控项目建设工程承揽协议书》,约定由科技公司提供监控视频项目建设,项目金额共计3000万元。科技公司按期施工完成该项目后,网络公司未按约支付全部合同款。多次沟通无果,科技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网络公司支付剩余2000余万元款项,并支付逾期利息。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主动释明财产保全制度优势,科技公司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法院核实后立即下达保全裁定书并依法冻结网络公司的银行账户。在保全措施压力下,网络公司主动联系承办法官询问案情,并表示愿意支付合同款,并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案件的办理,要有‘双向思维’,既要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又要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承办法官立即协调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网络公司当庭支付700万元,剩余款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近年来,贺兰县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制定《关于加强“一保两促”财产保全工作 做深做实执行难综合治理的实施细则》,构建“立审执”协同工作体系,全过程、各环节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一保两促’实施以来,共受理涉民营企业案件4368件,审结4018件。其中受理财产保全案件3528件,自动履行2396件,累计为经营主体节省诉讼费373.52万元,执行费123.25万元。”银川市贺兰县人民法院院长高向荣表示,案件的圆满化解,不仅体现在执行阶段,更需“立审执”三个环节协同发力,以保全的“硬措施”与调解的“软手段”双管齐下,强化各方的调解和自动履行意愿,也为履约执行提供实质保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保两促”司法实践的高效运行,为全区法院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鲜活样本。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娟表示,银川市两级法院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更强担当、更大勇气、更高水平融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局,全力绘就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图景,为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