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建设,我区政法系统始终把智能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与科技应用双轮驱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执法司法中转化应用,为执法司法和为民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执法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高位统筹绘就“智慧法治”蓝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统筹协调全区政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重大问题,建设政法专用信息网络、政法云大数据中心、政法云平台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四大体系”,为全区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提供有力基础支撑。目前,建成贯通全区的政法专网——宁夏政法网,纵向覆盖全区派出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及区、市、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五级综治中心786个点位,村(社区)2671个点位,横向互联政法各部门及业务关联单位,为政法部门实现业务互联互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网络保障。
宁夏法院构建以诉讼服务中心为龙头、人民法庭为支撑、审务工作站为网点的基层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网络,推进诉讼服务阵地提档升级,全区完成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和优化改造,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更加方便群众就近解决纠纷。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司法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今年截至4月15日,累计提供阅卷网上服务819次,完成网上立案63334件、跨域立案4815件。
全区检察机关加强数字赋能。去年6月,全区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在宁夏三级检察院上线运行。受案人员登录该系统选择案件类别后,点击“通过文书受理”,系统将自动识别起诉意见书等文书,通过智能回填功能完成案卡填录,办案检察官制作的文书也可以智能识别填入案卡。这一举措使宁夏检察机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达到与全国各省级检察院同等水平。
自治区公安厅立足“科技兴警”主责主业,推动“雪亮工程”向乡村、社区延伸,针对乡村留守老弱妇孺多、治安防控力量有限、遇到突发事件无法及时发现处理的难题,指导基层公安机关推动“雪亮工程”向乡村延伸建设。社区民警利用App进行云上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喇叭喊话、及时处置,实现“人防技防有机结合,出事少、治安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金凤区法院依托信息化解放“双手”,倒逼庭审记录规范高效,助力审判质效提升。(资料图片)
把安全感送到群众“家门口”
过去,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新生社区常发生居民电动车、电瓶等被盗现象,最多一晚上被盗走3辆电动车、4台电瓶,居民意见颇多,没有安全感。去年6月,该社区实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工程后,各小区再没有发生过被盗现象。
去年11月疫情期间,一起民间借贷纠纷需要调解,原告因疫情原因被隔离在家,银川市金凤区法院速裁审判庭法官李雅菲与双方当事人多次电话沟通案件事实、确定具体调解方案后,利用在线视频推进调解工作有序运转,最终通过视频调解、在线签字等程序,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全区法院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巩固提升“一站式”建设成果,为群众提供立体化、无障碍、智慧型便民服务。升级移动微法院和“12368”功能,去年接听来电4.9万次,群众诉求即答即办、即收即转。制定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与诉讼衔接办法,设立交通、物业等专业调解室131个,243家组织和1063名调解员进驻法院线上调解平台,诉前调解纠纷4.6万件,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诉讼服务跟进到哪里。实现从指间到云端,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途径更多样、方式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结果有保障的一站式在线解纷服务。去年,全区法院诉前化解案件46094件,占一审民事案件受案数的30.9%。
科技打通政法智能的“任督二脉”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兴技术正在重塑法律服务的形态,科技赋能正在使各领域、各级政法工作发生着改变。
“宝湖路与正源街路口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交通事故,请附近查勘员尽快前往。”在银川市交警分局互联网交通管理业务办理中心,民警于海洋正在“排兵布阵”。由他牵头设计、研发的“警保联动”统一定损系统,查勘员上传现场照片后,民警在后台即可处理小额人伤事故,日均节约警力126人次、群众理赔时间人均节省1.5小时,实现了交通事故快速出警、快速处理、快速理赔“三快”功能。
全区法院研发集自动编目、自动归目、智能案情研判等功能为一体的新版电子卷宗系统和审判智能辅助系统,推进“案件流程信息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庭审公开”四大公开平台建设,有效拓展司法公开内容和渠道。截至去年底,全区法院已建成345套高清科技法庭,覆盖率达到100%,位居全国法院前列,构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司法审判”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的智慧审判新模式。
全区公安机关通过“阳光警务公开查询系统”和民生警苑App系统的深度应用,及时公开所有行政裁决文书,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构建网上“法律服务圈”,实现了法律援助案件“一网通办”。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检察业务及检察官业绩考评系统获得国家专利,更好发挥考评传导压力催生动力作用。无人机取证和快速检测实验室助力公益诉讼检察提质增效。远程提讯、出庭、接访应用保障“无接触式”办案顺畅高效。全区20个检察院建成标准化检察听证室,听证网络直播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到。全面启动律师互联网阅卷试点工作,律师阅卷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不用跑”。
自治区司法厅以“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为引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先后建成公共法律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援助管理系统、安置帮教大数据平台、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形成社区矫正信息化“1239”架构,即“一个核心”:自治区司法厅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两大循环”:上通司法部、下接市县乡纵向到底的内循环和联通政法部门、政府相关部门横向到边的外循环。
全区公安机关自主研发民警办案积分管理模块,对案件办理进行智能评判、自动量化积分,科学评估办案绩效,形成公正公开、科学精准的办案绩效评价机制,被中央政法委列入政法改革工作重点项目。目前,全区490个基层办案单位、2998名办案警察、525名法制员,实现积分管理全覆盖。近5年来,刑事案件未及时立案率由4.55%下降到1.13%,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总体满意度连续3年上升,达到94.82%。
记者手记:科学技术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法治高效维护公平正义。“智慧法治”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逐渐成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一道亮丽风景。数字技术正在悄然打破地域限制,将法治的触角不断延伸到基层的各个角落。我区公安机关的“雪亮工程”延伸到乡村,“云上法庭”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结案,检察院全面启动律师互联网阅卷试点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科技赋能下的政法工作,一方面让群众享受到真正的便利,另一方面改变了政法工作的模式,让高效、便捷、精准成为看得见的成效,智慧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宁夏政法建设的新动力和新形式。
宁夏法治报记者 李毓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