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一个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宁夏聚焦民生热点问题,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让群众有更多安全感和获得感。
刑事治安案件下降、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群众办事更加便捷……2021年以来,一系列举措让人民群众见证着平安宁夏的与时俱进,享受着平安宁夏的硕果!
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大调解”机制
“先为给你们带来的不便道歉,我也想在限期内支付运费,但确实目前经济紧张。”“共事这么久,我们也能体谅你,好商量。”近日,一起运输合同纠纷在隆德县法院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得到化解。
2021年7月,李某承包隆德县神林乡一处工程,与李某某、刘某约定,二人用自己的车辆拉运河沙,李某支付运费。工程完工后,李某拖欠二人6140元运费一直未付。多次索要无果,二人将李某起诉至隆德县法院。该院征求双方意见后,决定采取诉前委派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2020年以来,宁夏法院在基层治理中积极主动作为,围绕“1+6”基层社会治理政策体系出台指导意见,提出15项举措,做到基层治理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跟进到哪里。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以自治区“两办”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加强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指标纳入地方综合考核项目,促进形成多元解纷合力。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从2020年6月起,利用半年时间实地走访61个法庭、103个乡镇、22个行政村,先后召开有728名乡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29场,以全区64个人民法庭和辖区乡镇为“观察点”,对宁夏乡村社会治理情况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形成《乡村治理之疾不治恐深——宁夏乡村社会治理调查报告》,为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参考和指导。
2021年,自治区司法厅在全区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的联系、联动,推动人民调解、信访、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设立阵地、派驻力量、开展工作,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通过依法引导、就地调处、联合化解等方式,将矛盾纠纷多元导入、一体受理,让群众“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目前,全区已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239个,指导和参与化解矛盾纠纷5万余件,化解成功率96.8%。
近年来,我区建立健全“大调解”机制,立足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调解组织和城市、农村、内部单位、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四张网络”,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2021年,自治区司法厅联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等部门印发文件,对诉调对接、警调对接和进一步加强婚调工作、交调工作作出进一步规范,“两所一庭”健全了矛盾纠纷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贺兰县常信派出所联合企业组建巡防队,强化日常巡逻。(资料图片)
筑牢“天网”“地网”,守护社会平安
过去,人们在祈盼与愿景中得到平安的慰藉和满足;如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构筑的全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着老百姓生活的平静安宁。
“出来了,就是他,抓!”4月19日13时许,一名中年男子刚走出银川市兴庆区某小区单元门,早就守候在附近的2名民警飞扑向前,将其控制住。
4月5日以来,银川市公安局公共治安交通分局接到2起报案,年轻女性乘坐公交车时,被一名男子假借问路实施猥亵。警方通过研判,2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应系同一人。
“一定要尽快抓住犯罪嫌疑人,避免更多人受到伤害。”该局组织精干警力开展调查,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居住的小区。从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形体特征,到确定其行动规律,公交车内以及遍布大街小巷的技防设备,对于2起案件的迅速侦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底,全区公安机关高清视频监控实现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关键部位、交通干道重要节点全程监管。
“公安大脑”敏锐聪慧、“感知触角”无处不在、“智慧社区”护佑平安……宁夏公安机关加快推进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探索建立专群结合、打防并举、网上网下一体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治安防控效能,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公平公正执法,提高群众满意度
群众广泛参与,汇聚基层治理合力
记者手记:社会治理关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其关键在体制,核心是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宁夏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从“无处不在的科技神眼”到“无所不能的社区网格员”,再到“全天候的社会综治平台”……一系列创新举措,既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彰显了社会治理的温度。
宁夏法治报记者 刘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