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保障之“进” 谋营商环境之“优” |
2023年9月,银川市西夏区法学会联合银川市公安局、银川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西夏区人民法院、西夏区人民检察院、西夏区司法局,统筹辖区“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学会会员”基层法治力量,成立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法治工作站,打造“六站六联六治”工作机制,形成护航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西夏样板”。 一、筑强站点、集成服务,下活法治保障“一盘棋”。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实行书记轮值制和轮值书记责任制,实现每月重点任务有落实、难点问题有推进、堵点工作有部署。二是制定工作规则,完善办事流程,推出《关于司法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十二条举措》,为有需求企业量身定制“法律诊断意见书”。三是优化工作机制,高效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经侦护航发展、涉企纠纷审理、日常法律监督、公共法律服务、基层法治调研等职责,被中国法学会确定为先进基层服务站点联系点。 二、协同联动、前端化解,串联法治保障“一条链”。一是引入人民调解、公证、仲裁、知识产权维权等力量,巩固拓展“三官一师一员”协调配合服务模式,促进刑事案件会商、民事纠纷调解、行政高效履职。二是常态化开展“面对面”服务企业280余次,开展“纾困助企”座谈会4次,邀请企业代表234人次旁听案件庭审,见证案件执行过程,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三是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总涉案金额超1亿元的涉嫌侵害商业秘密案联席会商15次,整理编辑纠纷共性隐患、经营风险、法律争议问题,形成典型案例汇编,指导辖区企业依法规避风险。相关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宣传报道。 三、司法兜底、服务大局,织密法治保障“一张网”。一是采取“前端调解+调解确认”模式,实现常态化案件诉调对接和“零”成本维权。累计诉前委派调解纠纷925件,标的1.84亿元,调解成功488件,调解成功率53%,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案件51件,其他案件均即时履行。二是依法严惩商标侵权、仿冒搭车等侵权违法行为,审结全国某光伏重点企业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合同案,入选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知识产权共享法庭在线提供远程开庭、线上笔录确认、证据交换质证等功能,线上开庭率达92%。妥善化解宁夏某水资源研究院主张技术服务费系列案29件。受邀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作经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