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会概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专业研究会 地市法学会 课题研究 塞上法苑 宁夏法学

为社保漏洞打上法治补丁

发表时间:2025-10-10 08:44:03 来源:宁夏法学会 作者:宁夏法学会管理员

  
为社保漏洞打上法治补丁

   来源:宁夏法治报    

  “我大概有一个小时时间,您看来得及吗?”9月17日,“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王艳,因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临时取消庭审而空出了一个小时,可以接受记者采访。

  见到王艳时,她正和同事复盘前段时间到固原保安公司“入企送法”的会议资料,“司法解释(二)”“依法缴纳社保”“推动小型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覆盖”等内容数次出现。

  “我们刚开始对接企业时,对方还以为我们是去‘找茬’的。”提起这次送法,王艳哭笑不得。在前往固原保安公司之前,王艳已带领团队走进5家企业开设“法治课堂”。她每次都用案例算经济账:“某企业每月省下社保支出400元,最后赔偿员工8万元,这笔账划不划算?”这种“损失可视化式”普法,让众多小微企业开始主动补缴社保。

  生病无法报销、退休没有保障……在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席上坐了10余年,原州区法院的劳动争议案件几乎是在跟着王艳走。这也让她逐渐发现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80%劳动者的诉求,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今年初,有2名劳动者向我院提起诉讼,要求某物业公司因未缴纳社保而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王艳发现,2起诉讼案件背后,可能是百余起案件:2024年,该物业公司从固原“撤场”,与百余名员工解约,且未给员工缴纳社保。

  于是,原州区法院与固原市劳动仲裁委、物业公司代表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考虑到大部分职工已在新单位就业及物业公司本身利润微薄的情形,本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原则,初步制定了赔偿方案。

  最终,因物业公司主动向劳动者按比例支付了经济补偿金,仅有25起案件进入原州区法院。“调解23起、判决2起,无一起上诉。”王艳认为,劳动争议审判,并不意味着“非黑即白”,往往既要明辨是非,不让劳动者权益受损,也要为企业纾困,不能把企业逼上绝路。

  为此,王艳梳理了近3年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主动联系当地社保局,组织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会上,她带着典型案例和数据说话:“社保问题不仅是职工权益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双方由此建立起了信息共享渠道,法院提供涉诉企业风险预警,社保局定期通报企业欠缴情况,并加大对企业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保的督促力度。

  8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在王艳的计划里,有一项是带着“司法解释(二)”前往当地代表性企业进行普法,让企业明白依法缴纳社保其实是对自己的保护,避免落入涉诉风险。

  秉持“为社保漏洞打上法治补丁”的办案理念,近10年来,王艳共审理劳动争议案件321件,调撤率从20%上升至50%,上诉率从60%下降至30%,改判和发回重审率下降至2%,平均审理天数降至30天,用人单位当庭提交社保缴纳证据的比例从以前不到20%上升到75%左右。

  “社保的空白处,正是法治的落脚点。司法的温度,就体现在你愿不愿意为了群众的权益,多走一步、再多走一步。”王艳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每一个劳动者不再因社保问题而对簿公堂。


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学会   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0967号

综 合 处: 0951-5677421  研 究 部: 0951-5677425   Email:ningxiafaxuehui@126.com

地 址: 宁夏银川市正源北街135号宁夏总工会11楼   邮 编: 750002